查看原文
其他

面孔 | 笔墨挥毫,传播石大之声,她用妙笔书写精彩大学生活

2018-01-04 西南石油大学

飞翔面孔


姜敏在第五届飞翔奖颁奖典礼上



 人物简介


姜敏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014级学生。作为学生记者,累计获得宣传类省级、校级、院级奖项7项。在光明日报、中国科学报、中国教育报、四川日报、校报等国家级、省级和校级媒体发表新闻共计260余篇。采写的通讯新闻《西南石油大学:为学生创新创业插上梦想的翅膀》被人民网、新华网等国内30余家主流媒体转载,并荣获2016年四川省“十佳教育新闻”。作为大学生全媒体中心副主任,创设我校首期《军训简报》,筹备首届新媒体联盟大会,获得了“十佳新媒体达人”提名及“经管英才”宣传写作奖,获第五届“飞翔奖”宣传写作奖。


一袭黝黑的长发,高高的马尾,说话中带着笑意和亲和力,这就是姜敏,一个表面温柔却内心强大的女孩子,一个普通的学生记者到最后获得飞翔奖,从青涩腼腆成长到独当一面。脚踏实地,一步步的成长,克服心中本来有畏惧,姜敏一直在路上

生活中的姜敏



无论生活是何种颜色,在认清之后都要一如既往地热爱它。

——她是姜敏


“别”有用心入校报

都说不忘初心才能勇往直前,但是我来到校报却并不是出于对写作的热爱。”


收到西南石油大学录取通知后,姜敏开始考量着如何才能实现自己18年以来的支教梦。在得知校报记者团可以利用暑期时间去偏远山区支教后,姜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,踏出了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一步。


佩戴记者证的姜敏


面对这个陌生的领域,姜敏心生畏惧却又满怀期待。第一次的新闻写作便给姜敏泼了一头冷水,“这种东西也可以算得上新闻稿吗?”这是姜敏第一篇稿件所受到的评价。

但正是这样的语言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,她沉下心来问了自己这样一句话:“难道自己真的就比别人差吗?”


反思总结后,她纠正了自己一心只想支教而忽视了能力培养的错误思想,开始铆足劲头研究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。


“如何有效地采访?如何写出不失真实而具有吸引力的文章?如何高效创新地宣传?”


面对这横亘在前的三座大山,姜敏本着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求学态度奔走于校园的各大活动现场,以人民教育报等专业平台的优秀新闻为蓝本学习新闻的“语言”,以归零的心态逐步开始摸索新闻稿的写法,终于让她摸到了那扇大门,成功在校园媒体中发表了多篇优秀新闻稿。


采访中的姜敏


“新闻的写作并不容易,行文措辞都很讲究。压力、挫败感曾一度将我击垮,但一想到远在山区的孩子们,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。”姜敏回忆说。


圆满初心遇伯乐

大一的暑假,姜敏如愿地参与了绵阳市平武县山区的支教活动,其所写的支教新闻《在田间地头感受别样青春》在四川日报发表,“山村里的支教”系列图片新闻在光明网发表。姜敏开始在外媒体崭露头角。


“支教梦”的实现本应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,但也成了姜敏的一大前行阻碍。突然失去工作重心的姜敏面临着“是去是留?”的抉择,犹豫和矛盾充斥了她的大脑。但她并不优柔寡断,认真思考后向校报记者团的负责老师曹正发送了一封email,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

曹正老师回忆说:“记得那天晚上我把她叫到办公室,聊到我们都热泪盈眶,最终还是把姜敏这个人才留住了。”


姜敏和“伯乐”曹正老师


在关键时刻转换心态,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?挫败感往往源自于没有认清自我。”姜敏说。


在确定继续前行后,她开始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能力“职业化”,怎样去营造一个团队的“家文化”,怎样让学校的事情“走出去”?


成功没有捷径,她深知这个道理。

于是,她延续了大一的求学之路,不管课业再繁忙,她都坚持在采访报道的第一线,为了发掘活动的闪光点,她四处奔走;为了预防遗漏,她会事先录音,事后留存电话……


姜敏优秀记者等奖状


通过自身努力,姜敏不仅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学生记者,而且让校内事件成功走上国家级公开刊物,走上国家级、省级网络媒体,同时累计获得宣传类奖项7项。


其中,《西南石油大学:为学生创新创业插上梦想的翅膀》通讯一经发表,不仅在《光明日报》教育头版刊登,还先后被人民网、新华网等30余家媒体转载,并荣获2016年四川省十佳教育新闻。




脚踏实地行百里

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而姜敏恰好是懂得这句话的人。从2014年初遇写作,姜敏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呆就是三年。


当最初一起在部门中工作的伙伴都慢慢退出了校报记者团时,曹老师仍然希望我留下来,带着校报伴我成长,我定报之以歌的心态,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。”姜敏感叹道。


校报办公室认真工作的姜敏


曹正老师这样评价说:“姜敏最吸引我的不是她的写作有多厉害,而是她的细心与韧性,没有人能做到像她那样每年主动提交工作总结的,这是让我最感动的,也是我两次挽留她的原因之一。


    姜敏不仅在新闻写作上大展锋芒,同时不断在领导和组织方面得到飞跃地进步。

短短三年里,姜敏以创始人之一的身份创办了汉林毓秀传统文化交流协会、先后担任报记者团副团长,全媒体中心副主任,组织策划并参与校园大型专题报道活动10余次,作为总主编组织策划我校首次《军训简报》、牵头筹备我校首届新媒体联盟大会。


佩戴记者证的姜敏


曾与她一起共事的龚宸评价到:“她是一个特别让人放心的人。对于本分的工作,她从来都按时完成、保质保量。在学生群体里,她应该算得上陪伴全媒体最长久的一个人。”


从陌生到逐渐熟练再到对校报记者团的热爱,每一步姜敏都走得坚实和无畏。她说,其实我是在用学生记者的身份了解更多人,找寻更多观看世界的角度,不仅为别人发声,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厚度。


支教中的姜敏


用最初的热爱做最长久的事。”


带着对公益和支教的执着,三年时间里,姜敏几乎参加了校内的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,并二次到绵阳市平武县山区进行支教活动。“老师,听说你回来了,我还不信,好想你呀!……”在县城读书的彭月入在得知姜敏回来后特地赶回了家,这是他们时别两年后相逢的一幕。


 姜敏感慨道:“谁都没有想到,他们还记着我,看着那歪歪扭扭的感谢信,我的内心为之一触,我想,这就是我的力量源泉吧!



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。”姜敏对这三重境界的理解,正如她在宣传写作这条路上,从浅显简单到慌乱盲目再到从容淡定。


基于热爱,姜敏将继续前行!


往期精彩回顾:

飞翔人物 | 国家奖学金、校长奖学金、七项授权专利……从科研“小白”到“大牛”,他是这样做到的!

——————S W P U——————

 采写 / 李林益 王天崇 曾小杰 罗紫月

 图片 /  姜敏 视觉中心

编辑 / 但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